每一人类心灵中, 都存在男性与女性气质的内在混合在界定不同的性别特征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性别只是一种生理特征,并不能决定我们的行为特征以及性格特征。如果给5万个女孩做心理测试,你会发现一个钟形的曲线。如果给5万个男孩做同样的测试,也会看到一个男孩版的钟形曲线。如果将二者叠加在一起,有90%是重合的,而两个图像未重叠的部分,往往跟我们对性别的成见是一致的。图片来源纪录片《面具之内》 性别二元论与性对立的思想从一开始就漏洞百出,许多心理学家都认可每一人类心灵中都存在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内在混合。弗洛伊德表示:“在每个人的内部,纯粹的男性气质或女性气质,无论是在心理意义上,还是在生理意义上,都无法找到。相反,每一个体都表现出了一种混合特征。”也就是说,刚毅、果敢、温柔、善良、安静,这些性格特征可能出现在任何一种性别。图片来源纪录片《面具之内》 当我们以此为前提来审视我们的社会文化,会发现其中更多的不合理之处,为什么女孩可以哭、可以求助,而男孩必须坚强、拒绝脆弱,我们的社会为什么要固化女性弱小,强制男性强大。我们的教育把女性刻画为单一的柔弱形象,她们胆小、怯弱、需要男性保护,一定程度上使得男孩们通过拒绝女性品质而获得存在感,那么当他们长大时,会污化女性形象,并试图在弱者身上彰显力量的满足感:“我们给男孩们设了一个陷阱,让他们成长为不尊重女性的男人。”图片来源纪录片《面具之内》 《男性的衰落》一书中指出:“那些受社会性别期待困扰的男人若没有正当机会履行性别角色,就会采用暴力方式去履行。”对女性化特质的排斥,让那些缺乏安全感的男性们认为,站在女性气质的对立端,通过暴力、控制和压迫,会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而对于这个社会来说,我们不仅仅要改变对女性的看法,还必须改变对男子汉气概的定义。人类学教授William Jankowiak分别于1980年代和2000年代对中国人描述男性和女性的形容词进行了调查。图片来源:Sociological理论大缸男孩不应被嘲讽, 女孩不该被限制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倡导男女平等的世界,但性别偏见依然充斥在社会的各个角落。说姐曾看过一个实验性纪录片,邀请一群不同年龄段的男孩女孩在听到动作指令后按照第一反应完成动作。在最开始的时候,导演要求孩子们“像女孩一样奔跑”。听到这个指令之后,青春期和成年的男生女生们反应惊人的一致,一个个都心领神会地扭捏起身子,把腿打着结别着花,做成假动作,以一个非常怪异的动作来回交叉脚步。 图片来源:Google “像女孩一样投掷”时,他们有气无力,手只是象征性地轻抛一下。而“像女孩一样打架”时,这些男孩女孩表现出来的与其说是打架,不如说是像一只猫一样在抓挠,然后嘴里还发出“哼哼唧唧”声,然后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图片来源:Google20岁年龄组的每个人,似乎都觉得“像女孩一样”,意味着柔弱、矫揉造作和不知所措——不会正常奔跑,甚至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扔东西。接着,导演组请上了一组10岁及更小的女孩,并提出了同样的一系列问题。这些小女孩的表现却截然不同,她们的举手投足间,是快要冲破屏幕的力量与活力。撒开双脚,摆动双臂,无论是跑步、投球、打架,动作都毫不扭捏做作,并尽力而为。图片来源:Google 原来,自信、勇敢、无所畏惧,这些美好的形容词,在孩子们的心里,根本就和性别无关。当导演继续追问女孩们:“当我说像个女孩一样跑步的时候,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一位满脸稚气、穿着吊带红裙的小姑娘笃定地说:“意思就是尽全力去跑(It means run fast as you can)。”图片来源:Google 这种戏剧性的对比或许正预示着,我们对于性别的认识,实际上基于社会的有意驯化。如果说很多女性早就意识到了基于刻板印象的性别教育和基于性别的社会期待是固化的、专制的、带有偏见色彩的,并在一次次的反抗思潮中试图“解放女性”,那么男性则鲜少反思这样一种刻板印象的不合理之处,更像是无意识的受压迫者。就像女孩从小被教育要顺从安静,要有个女孩样一样,男孩子也被时刻要求勇敢顽强,要有个男孩样。图片来源:Google 爱尔兰诗人 Joe Byrne 拍摄过一个叫《男子汉不能哭》的公益短片,他认为,所谓合格的男性形象本身,就是一种压迫和偏见。“‘‘男子汉不能哭’,看到六岁男孩泪流满面,我们会对他说这句话,于是成长过程中,他一旦感到悲伤就会觉得羞耻,难过时他会在绝望的情绪中越陷越深,那句话是人们编造的最大谎言。我们与自己的情感脱节,因为男人从小就被教诲感性可耻。”图片来源自网络当性别差异越来越被夸大化,它强迫男性必须坚强、独立、隐忍、刚毅、不可以表露脆弱,暗示女性可以柔弱、自卑、胆怯、没有个人追求和价值,其本质是对男女的双向歧视。如果世俗对于性别的偏见被默认为正常,而没有人出面制止,那可能将会有更多的男孩、女孩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性别压迫,因为坚持一些不符合刻板印象的爱好而被人嘲笑、霸凌;因为世俗的歧视、偏见,而被迫表露自己真实的心理状态...正如那部短片中所呈现的:“像男孩一样奔跑”、“像女孩一样奔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跑步者是否享有奔跑本身带来的舒展,与追逐的自由。性别之前,首先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