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个问题,你觉得上海和北京哪个城市生活贵?我的感觉,一直是上海。要不然为什么那些豪宅贵妇背香奈儿的高级都市剧,通通发生在魔都上海,而北京都是大院里的家长里短,不配事业有成和精致的爱情;再看那些小红书上从来不缺席的白富美妈妈都在魔都,轻松晒出周末遛娃的账单,吃的是牛排和日料,玩的是儿童乐园中的爱马仕,一天花掉9000多;而北京呢?哪怕坐拥一套四合院,也是一身优衣库、肩背帆布袋,看起来是如此朴素,个个像劳模一样,每到放学骑着电动车在胡同里穿梭…所以,我一直都不明白,明明在舍得花钱这件事上,上海和北京有一条马里亚纳海沟,为什么轮到国际学校,北京的学费居然比上海贵?根据International Schools Database 统计的「2021全球国际教育费用排行」,帝都,竟然以每年多6千美金的学费成本碾过了魔都…这让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难道是…北京国际学校的家长比上海更有钱?对北京家长来说,是梦中情人,对上海家长来说,就是结婚对象。梦中情人都是白月光。北京家长身边多是体制内学校,很容易被国际学校管理松弛、小孩散养的状态感动,加上音体美资源看上去那么丰富,就把这当理想的教育。追求理想,谁会计较投入成本呢?所以,他们对教育的期待值,永远会高于购买力。不怕贵。而上海家长呢?经过多年民强公弱的择校洗礼,对这件事早就看透了,鸡娃的尽头,无非是为了考上一个好大学。所以货比三家,看性价比。所以,在上海,走国际路线,还要校外报班再花钱,就比较有争议;但是如果告诉北京家长加个课程有助于爬藤,他们大概率会掏出上百万继续鸡娃。上海家长的风格是精明,一个课程包怎么买最划算,真没有她拎得清;北京家长的风格就是豪迈,奥数班能报四个就绝对不报仨,为了考好大学「不计成本」。上海有着最深厚的国际教育的基础,双语和民办都是教育的王者,国际化学校虽然量不多,但师资硬件都不缺,发展起来蓬蓬勃勃。再看北京呢?在强势的公立下求生存,生源师资样样不好招。如果你非要杠一下硬件,就这样说吧。三十五中里有鲁迅博物馆,国际化学校呢?城中村里开道场,往前倒推20年,逃不出一块农田。光是一条,国际学校招外教,出一样的成本招两样的人。想保证高质量输出,北京的学校就得下更大成本挖人。还有一条,上海的民办多得到政府支持,用的是闲置公办校园办学,营建成本低。北京主要是自建或者租赁校园,营建成本本来就高。所以,同样高大的教学楼、华丽的艺术大厅、宽阔环保的操场,在北京和上海的价格可就不一样了。之前我看过很多学校,见过斑驳的墙漆、磨损的桌椅、拼凑的课程、国籍不明的老师…最夸张的一次,是某所学校虽然号称国际,但英文都是中教在教,全校只招到一个外教…全然不顾硬件啥水平?师资搞不搞得定?课程有没有升级?服务跟不跟得上?反正学费先要向一线看齐,上不封顶…真不是歧视,我就是想知道,动辄几十万的学费,都花到哪里去了?定制化的校舍,才能准确地实现一所学校描绘的所有教育场景。比如有活动门的STEAM教室,随时可以进行分班教学,也能上综素大课。比如落地采光朝阳面的全天图书馆,碾压各种网红图书馆的设计,想读就读,随时随地。硬件好,不在场地大,还是要能提供给小孩「充分使用」的空间。
学校硬件再好,面积再大,也架不住人多。小孩一闹,楼梯又窄,管不了…所以,上厕所举手都得走程序。空有图书馆、大操场这些摆设有什么用?几年课间能走出教室的…就算了不起。同样面积的教室,学生少了,不仅老师的关注度高,学生的人均活动空间也大了不少,再配上不同形状课桌的排列组合,推门就能走到室外空间活动的环境布置,学习活动一举两得。一所学校,无论硬件多牛X,都抵不过书教得好。因为家长花钱送小孩读书,即是希望不鸡而鸡,不刷题但能实现刷题的目标。如果教学成果能碾压优质公立学校,还不用费妈,25万我也愿意花!比如如果校长只管运营,不懂教学,不明白教师需要如何支持和管理,更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没有实力带领团队扎扎实实搞教研,课程就变成了水上的一层油腻,浮于表面——后来我总结出了一点经验,但凡教过书的校长,多是一门心思抓成绩的。就算担纲新校做IB,也要一边拓展思维,一边狠抓成绩。能得出全套课程体系,让每个家长都能明明白白地知道学校到底教什么。△ 顺义诺德安达1-12年级课程体系
大家都知道,语言学习分几个层次:第一层是语言,听说读写基础技能;第二层是文学,融会贯通能理解并创作;第三层是文化,思想产生共鸣。在北京顺义诺德安达,英文学习在第二层。不教授单词和语法,而是从体裁入手,从面到线到点进行解构,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习得词汇、语法、句法,包括一些修辞手法。
△ 英文学习的四个教学周期
从这张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原汁原味的英文课堂是如何在这所学校运行的。每个孩子在进入学习之前,都会有一个摸底评估,不同的英文水平会拿到不同难度的文章,但体裁是相同的。难度高的,有更长的句子结构,更复杂的词汇。然后对文章解构,并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题材具备的不同要素。第三个阶段,根据第二个阶段学到的知识——字词句法,开始写自己的段落。能力偏弱的小孩,老师会提供模板,把写作变成一个完形填空,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他的写作能力。最后,进入到独立的写作,每一个孩子会有不同的一个写作任务,来帮助他们最后呈现自己的作品。
△ 一堂小学低龄段课程的教学材料
在北京,帝都体制内牛校多,所以中教还好说,只要舍得下本钱怎么都能挖掘得到。但外教就难说,浑水摸鱼都快成了行业的潜规则!尤其是疫情之后,全球人口不流动了。外教只能在国内的人力资源池里划拉…就这么大的一个池子,还得凑齐中外师资比,只能是卖家市场。自然是盛况空前、五花八门,不管有没有教学经验,有个证就马上上岗。家长用最贵的成本,却没给自己买到省心放心。外教靠谱,还是得有资源积累。像顺义诺德安达虽然是所新学校,但外教资源都是顶尖,而且也不乏有很多诺德安达的内部转入教师,都是资深国际学校直接人才输送。△ 顺义诺德安达的外教课堂
无论是操场、图书馆,还是英超意甲的教练、哈耶普斯的合作…那都只是一些点缀。有,很好;没有,也影响不大。更何况有些还只是纸面的合作,风吹草动就枯黄一片。所以,别看。最后落在每个孩子身上的,只有他在校内的生活、课外课,还有朝夕相处的伙伴。不少人有个错误的认识,觉得那些爹妈清北毕业还把小孩送去学校,就是为了学习知识效率最大化,以前我也这么想,后来发现,上学还有更大的价值,就是完成人的社会化发展。
完整的社会化发展最主要的呈现方式,就是一个人所选择的社交对象和社交方式,要合作也要竞争,需要志同道合的伙伴也需要旗鼓相当的对手,这在家教育肯定实现不了,大多私立也很难完成(仅以班级为单位来社交,人数太少)…比较理想的方式就是学院制。就像哈利波特的魔法学校,用学院把不同年龄的小孩归在一起,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来增强合作、竞争的认知。纵横谋划帮助小孩成长,这样的学校,是不是才贵得有理?03
偏偏有人要打破北京国际化学校的一路疯涨的价格壁垒。
一所在顺义新开的双语学校诺德安达,有定制化的校舍、强硬的外教师资、从国家课程到IBDP,还有原汁原味的学院制,把教育设计到A级,小学的学费也就20.5W…
之所以轻描淡写地说出这个价格,不是因为我土豪,而是这些年北京国际学校的学费实在惊人,让我们丧失了价格的敏感,产生了认知偏差。
对比上海就知道,一所提供优质教育的双语学校,不是说非要花掉350万学费读K12,才能考世界一流的大学…省下百万学IB,一样让小孩拿到38.0的IB平均分(总分45),其它的用在钢刃上,学艺术、玩体育、做项目…劝人发展,不香吗?当然,顺义诺德安达也不缺顶尖合作:茱莉亚音乐学院的表演艺术特色项目,音乐、舞蹈和戏剧;麻省理工合作的STEAM项目,跨学科学习科学和工程技术;以及和UNICEF合作社会实践,培养全球公民意识…还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西班牙语、击剑、英文阅读、辩论…说好的不晒资源呢?好的,我只想说明一点,一所拿到分数A的成熟学校,提供给学生的,都是倾尽全力,不惜所有。1:1的中外教比例,小学开始教学中便有50%的英语使用率,初高中更是采用超过70%的英文渗透式教学——从英文到科学、双语数学,以及,真正还原英式课堂基于体裁的英文学习方式…让在这里读书的孩子,以最轻松的方式,完成英文能力的全面突破。我觉得,这解决了大部分家长的核心焦虑。小学打好坚实的英文基础,小孩才能更轻松地在初中展开多学科的学习,全面拓宽视野。这样看来,北京中产家庭想培养出一个全人小孩,是不是也没有那么难了?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Miki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