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读起来有点累,慎入。但读完你会发现,值得。作为一个教育自媒体人,这两年在经历了一纸双减、疫情网课、还有居家隔离两次(都是躺枪)造成的心灵创伤,感觉已经磨练出了钢铁意志,就算像上海般封控,都可以逆来顺受处变不惊了…上海防疫,中高考延期一个月;北京防疫,AP考试躺枪,彻底取消还不给补考。而且,这事儿居然是真的!美国大学理事会已经发出了官方公告。取消不补,没有网考,不认预估分,在准备了三年的家长看来,这就是属于赶!尽!杀!绝!家长心态纷纷崩盘。隔壁妈妈群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80%支持防疫清零到现在几乎全部支持共存了…是啊,不共存怎么办?家长眼瞅着要失业,小孩都读成了网课,但是中考高考并没有放过,该怎么考还是怎么考;私立学校的学费也不下调,但是想想为了小孩的教育忍了吧,结果最后终于奋斗到了临门一脚,发现球门被人强拆了…强拆的理由都是疫情的错,想要伸冤哭诉都找不到对象——它可是被全球最顶尖的医学专家追踪两年多都没有被抓到的病毒啊。其实,去年IB停考就已经引起了一阵波澜,但IBO随后出面稳定人心,GPA和作业都可以提交,作为参加统考外的备用方案,外界并没有感受到太大的波澜,申请结果还是按部就班。上海的包玉刚实验学校甚至拿出了IGCSE缺考的事儿,安抚这波因为AP停考,引起的国际学校家长恐慌。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国际学校家长群里传递着各种让人绝望的消息:五岁小孩护照过期不给续办了,留学加拿大的说自己出境被拒…一时间,真真假假的消息满天飞,搞得大家心里好乱。低龄留学不鼓励,护照过期不补办,还有转圜的余地。家长可以在遭受更多打击之前,考虑换一条赛道往公立转。但已站在留学门口的人家就难了。尤其是读了两年AP课程,马上临门一脚的娃们,如今欲哭无泪的心情估计已经拉满。然而,我发现,慌乱的人群也不只是站在留学门口的,那些原本规划好出国路线的爹妈也是慌得一比,不知道此刻该继续前进,还是趁早更换赛道求平安。我有一个做IB的朋友说,AP本来就是鸡肋。听完我笑笑,毕竟全国那么多小孩还指望考AP拿高分呢。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说的也没错。本来AP就是美本辅助申请的材料,只是因为现在申请美本连年卷,所以变成了一种需要默认提供的标化成绩…而已。而且要去美国读本科,总要有一个衔接的高中课程吧,这就是AP。实际上,按其它考试缺考的惯例,没有考试成绩,申请学校的时候可以提供GPA和活动辅助,这也算是一种安慰。有个朋友跟我说,内地考试全取消,影响不大,因为大家都没成绩,还是一个池子里竞争,这个看法就有问题了。申请美本的国际生竞争,实际上并不是只有国内这一波,还有在读美高,在英国加拿大新加坡读书的那些中国护照的娃,他们还是可以考AP的!同一个招生池,别人有成绩你没有,就不在同一个录取的水平线了!而且,从今年学校录取来看,MIT已经恢复了对SAT成绩的强制要求,标化成绩将成为入读这些学校必须要提供的敲门砖…其实如果早一年说,大家还好做准备。如今体制外孩子们准备了很久,再去温习高考的东西,也不能够啊。于是摆在这些家庭面前的,就只剩下两个硬着头皮的选择:要么今年申请,用GPA跟读美高的学生硬杠;要么再等一年,赌一把明年AP正常考,分数可以拿到。但是,赌,就会有输赢。更重要的,是还有耽误掉的一年时间,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这都是机会成本。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AP的成绩没有时效性,不像SAT成绩两年内有效,只是CB超过四年再送分数要额外多花一点钱。另外,AP考试原来在大陆就只有授权的学校可以考,社会考生只能去境外或者香港参加考试。有个朋友乐观预测,如果疫情不减,AP明年可能也会考虑机考,这样内地学生将不会再遇到取消考试的问题。但是,这种事儿谁能说得准?没准此刻连美国大学理事会都想不明白,只等下一秒拍脑袋决定。之前聊留学,都是谈需求、谈供给,跟家长聊的都是出行前的准备和留学心态——国外没想的那么好、国外的学历也没有想的那么氪金…最近画风变了。中产家庭面对的,已不再是要不要送小孩留学,而是能不能、该不该走出国这条路。有一个妈妈上周着急找我,说想择校想送小孩出国学艺术。之前我根据小孩的情况做过建议,她听完心里是非常笃定的。但这波焦虑又开始了,却不是为了学校,而是想留学,但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走得出去?因为她家小孩读民办学校的国际班,已经读到了初中二年级,成绩挺优秀,但和公立就不是一个路线,如果现在半途而废,都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转回公立教育的路线?如果回到2019年,我还有信心,拍着胸脯说一切都会平稳向前。但是,过去的两年时间,黑天鹅事件遍地,搞得白天鹅的常态成了一种人间稀缺。那些我们自以为知道明白懂的事儿,到最后发现自己知道明白懂个P啊!我也没有时空穿梭机,自然也不能对未来打包票。感觉全体中产家庭都是在赌博:赌经济会好转,自己不会破产;赌疫情明天就是拐点,年内就能结束;赌教育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还有选择的机会;赌世界还能回到从前,我们可以在海边看落日遛娃,踏浪挖沙。2019年不会回来,而当下,甚至很可能是今年最好的一个月份…所以,出国留学方向还能不能选?主要看自己有没有足够的资本上这个赌桌。毕竟大家都是抱着石头过河,只能「安心当下,努力向前」,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日夜祈祷自己家小孩不是最后中奖的那一个。但是,早早晚晚,总会有一批人为自己的选择买单。就像去年买西城学区房的家长,最后因为房本时间不足,被强行调剂到了隔壁区的菜小,欲哭无泪。选择教育,笃定很重要。做家长的心里要明白:自己的教育底线是什么,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这样就算以后摊上事儿,也不至于有什么失望不失望的了。如果迟疑和犹豫,心如玻璃脆,劝你不如趁早放弃这一场教育的冒险。实话实说,国际学校在政策的影响下,前途也开始变得晦暗不明。总之,在过去一年,从学校招生名额的缩减导致无法正常入学,到后来双减培训牌照停发导致收中国小孩的国际学校办学受挫,坊间还时不常流传出各种传闻,比如英文限量、教材改造、外教不能入境等等…今年才消停了两个月,国际学校/私立又掀起了改名热,比如赫德改赫贤,清华附中国际学校改清森,稻香湖则彻底脱离了清华附中的影子,改成了稻香湖学校…虽然原因各有不同,有的是公参民脱钩,有的是去国际化,但还是能看出民办教育的求生欲满满。学校越求生,家长越心慌。说说几点已经发生的变化吧!疫情之下,外教确实严重紧缺了。外教紧缺,意味着学校争夺老师的战斗会很激烈,国际课程质量下滑,学费还会上涨。前两天,我帮家长咨询一个国际化学校入学问题,朋友表示今年并不想招新生。这事儿就神奇了,因为民办学校都是靠学费养活自己,我就没见过这种招生都不积极的。是不给发工资吗?他说,不是。因为今年外教被人狠狠地挖了墙角,现在就算有学生也没老师,为保质量不敢盲目扩招。这事儿我到有所耳闻,自从疫情开始,国外的老师就基本停了入境,现在各大学校招人都是在国内的外教池子里捞,捞来捞去就这么一坑,中下水平都蹭蹭涨身价。加之上海这波封控,很多外籍人士解封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马上离岸…优质外教资源势必会更紧张。有些学校开启中教双语教学,这挽救不了国际课程质量的持续下降。再考虑到,国内课程的双轨势在必行,受疫情反复波及,随时面临不能参加国际课程考试的境况…但是!凡事都会有另一面,国际化学校仍适合一部分家庭:对于这部分家庭,除了外教质量差一点,学费贵一点,照原有路径进行课程学习和升学不会有太大影响。四平八稳地在国际学校把书读完,还是可以得到保障的。但如果没有外籍身份,那你选择这条路就是在赌,就要掂量下自己的原因和能承担的后果。因为学费对人家是九牛一毛,砸几十万学费和家教费跟玩儿一样,那请您随意。通常他们不鸡娃,教育脱离了升学需求,能接受任何结果。还有,学区实在太糟糕,在公立被鸡血碾压的家庭;没有北京户口没有办法正常入学的家庭;以及把寻找小孩兴趣看得比升学更重要的家庭…但是,如果在帝都讨生活,碰巧是个东西海的家长…那我的建议,只要遇不到逆天的难题,读的不是特别边缘的外来务工人员学校,里面的老师不全横行霸道,没有校园霸凌,能忍就忍吧!因为,99%的小学教育都没有太大差别,都是严格按照国家课标。只要老师不虐同学不凶残,影响到你家小孩身心健康,真没必要计较太多。一条是马上出国读书,至少安心走完国际教育的全程;一条是等到本科毕业再看出国机会,熬过漫长的10年。但看似有两条路,家长的教育问题依旧无解。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想走走不了,要等又等不起。以申请美高为例看现在家长的心态:今年1月份的申请都走了,下一波8月底呢?谁能保证得了。可如果现在不准备,眼瞅着8月份的再都走掉,明年1月又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槛儿。危机,是不会有尽头的。除非最后抽牌的人,倾覆这座中产家庭用金钱堆砌出来的魔幻大厦。条条大道通罗马,我不觉得一定要走哪条路才对,重要的是你自己在哪条路上心更安,那哪条路就是对你最好的。如果你心态稳定,对教育有高要求但对结果很佛系;且资产雄厚,未来学费不会断供;且小孩也肯学愿学,不用你玩命灌鸡汤加鸡血…那么恭喜!这位家长,您就是当下国际教育路线的天选之人…然鹅,如果你就是个普通中产,不能拿钱当纸烧,但小孩从小宠溺,在富贵窝里培育出来的,没有经过风吹雨打,纯被爹妈的努力拱出了一个国外大学的offer…那我劝您还是再慎重考虑,就被浪费钱了。与其送出国成渣,不如国内读个本科,还更接地气儿。不信?那听我说个故事你就明白了——这个事儿伤感里带着搞笑,连岳写的。那时候他还没有被骂进泥里,还意气风发为年轻人指点江山。有个留学英国的小孩给他写信,说自己马上要毕业感觉迷茫。梦想搞职业竞技但试了一下发现排名不行。眼瞅着快毕业了马上回国,一事无成没脸见人,想想自己也许还能在英国当个超市收银员苟且。但是不甘心啊!他,一个英国留学生,养尊处优没吃过苦,混社会了只能做底层工具人。于是,开了半瓶伏特加,在半醉半醒把自己惨淡的留学生涯描述成了追求梦想未遂,发给了连岳。
花了家里百万学费,号称在英国留学,其实这几年主要是在打游戏,现在学业进行不下去了,就把打游戏包装成“追求自己的梦想”。遗憾的是,游戏也打不出头…于是想出了一个妙招,声称赖在英国当“超市收银员”也“终究是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和机会”…但你爹若是一个英国“超市收银员”,他有一百万镀金一个败家子吗?他只能给你属于你的“世界和机会”:就是没机会。
老大不小的人了,还以为喜欢打两把游戏就能当职业选手?真当人家那些天赋少年,每天苦练都是白瞎的吗?遇到这种注定砸手里的小孩,就不必在教育上倾情投资了。出国镀金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英国G5的学历还不如清北的香。与其在教育上浪费百万送小孩留学,还不如存款买房,至少能保证以后这样的败家子未来不流落街头…中产家庭送小孩出国的时候,做着一个跨越阶层的精英梦,但被催熟的中产二代早已被养废——没赚过半毛钱、也没为自己努力过,多半就是耗尽爹妈的积蓄,在留学道路上变成一块醉生梦死的废柴。这两天很多家庭蠢蠢欲动,都在给小孩出国找路子——英美加澳新加坡到欧洲小岛,希望能在窗口关闭前,能抢到最后一张船票。年初国际学校就有一拨因为学费断供而导致的转学,未来经济如何发展我们不妄断,但疫情带来的影响正如多米诺骨牌一样滚滚而来。高级打工人在失业,小企业主在破产,就连上市公司都保不齐一夜之间人去楼空…现在只想抢票不考虑资产状况,很容易全家入坑:国内的生活煎熬,每天米粥咸菜,国外也找不到赚钱机会,没准还得挨饿。之前就讲过一个留学生,被父母断供之后,顽强地依靠自己在美国的同学网蹭吃蹭住,最后好不容易完成了学业。当然,如果你把这看成给富二代的历练,那我无话可说。我对于教育的看法:学习很重要,但学历没你想的那么值钱了。这两天有个笑话,2022年有1000多万大学毕业生奔赴各大企业,但走出校门却发现,老板都没了。公立学霸的家长也很慌张,疯狂关注岗位和工作。于是乎,清北毕业进街道都开始卷起来,博士的好出路就是下乡下乡再下乡…读了十几年的书,每年十几万课外班、爹妈不舍昼夜全力鸡出来的娃,最后终于读硕读博光宗耀祖,然后读进了中国广袤的下沉市场。无论你接受还是不接受,都不可能阻挡这场洪流滚滚而来。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Miki粥